持公
成語(Idiom):持公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秉公執法,公正無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持公是指在執法、裁判等公正公平的場合中,秉持公正的原則,不偏袒任何一方,公正地處理事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持公一詞通常用于描述法官、裁判員、仲裁員、公務員等在處理案件或事務時必須秉持的公正原則。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公正、公平的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持公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是指齊國的大夫季孫斯在擔任審判官時,堅持公正執法,不偏袒任何一方。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于描述公正執法、不偏不倚的場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持公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持”和名詞“公”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法官在審判過程中應該持公執法,不受任何干擾。
2. 他在公務員考試中的表現非常出色,展現出了持公的素質。
3. 作為一名裁判員,他總是能夠持公斷案,受到了廣泛贊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公正執法”、“公平裁判”等類似的概念進行關聯記憶。可以聯想到一個法官舉著一把天平,保持平衡,表示他在執法中持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法律制度、司法體系以及相關的法律術語。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公正、公平相關的成語,如“公平無私”、“公正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考試時應該持公執法,不允許作弊。
2. 初中生:班級的學習委員應該持公處理同學之間的糾紛。
3. 高中生:在學生會選舉中,候選人應該以持公的態度爭取選民支持。
4. 大學生:在學術界,持公的評審過程是保證學術獨立性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