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魈
基本解釋
◎ 山魈 shānxiāo
(1) [mandrill]∶獼猴的一種。面部皮膚藍色,鼻子紅色,吻部有血須,尾極短,多群居,產于非洲西部
(2) [monster]∶傳說中山里的怪物
英文翻譯
1.【醫】 mandrill
詳細解釋
動物名。猴屬。狒狒之類。體長約三尺,頭大面長,眼小而凹,鼻深紅色,兩頰藍紫有皺紋,腹部灰白色,臀部有一大塊紅色脾胝,尾極短而向上,有尖利長牙,性兇猛,狀極丑惡。古代傳說以為山怪,又稱“山蕭”、“山臊”、“山繅”等,記述狀貌不一。 唐 戴孚 《廣異記·斑子》:“山魈者, 嶺 南所在有之,獨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者好施脂粉。於大樹中做窠。” 唐 白居易 《送人貶信州判官》詩:“溪畔毒沙藏水弩,城頭枯樹下山魈。” 宋 陸游 《得所親廣州書》詩:“人稀野店山魈語,路僻蠻村荔子繁。” 章炳麟 《噀傖文》:“毋作山魈,鼠竊狗偷?!薄度嗣裎膶W》1978年第7期:“這一下,老人們全都撞著了山魈一樣,走都走不迭?!?/p>
成語(Idiom):山魈(shān xiāo)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常常因為害怕某種事物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魈是一個由“山”和“魈”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山指的是高山,魈指的是一種傳說中的山精。山魈比喻人們對未知事物或陌生環境的恐懼和擔心。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在面對陌生、不熟悉的事物時的心理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山魈常用于描述人們面對新環境、新任務或新挑戰時的心理狀態。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的膽怯、緊張和擔心,以及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魈這個成語最早出自《齊民要術·山魈》一書。書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古代有人在山中遇到了一種形狀奇特的山精,他非常害怕,逃之夭夭。后來,他向他人描述這種山精,但是由于他的描述太過夸張,使得其他人也感到害怕。因此,人們用“山魈”來形容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和擔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新工作感到山魈,害怕自己無法勝任。
2. 小明第一次去參加運動會,心里有些山魈,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山魈”與“心理恐懼”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山中遇到了一種恐怖的山精,從而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恐懼、心理狀態相關的成語,如“膽小如鼠”、“心驚膽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第一次上臺表演時感到山魈,害怕忘詞。
2. 初中生:我對新學校感到山魈,不知道能否交到新朋友。
3. 高中生:考試前的幾天,我一直感到山魈,擔心自己的成績。
4. 大學生:面試時,我感到山魈,不知道能否通過。
5. 成年人:換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我感到了一絲山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