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學
基本解釋
(1).指 周 代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之一。相傳 夏 、 商 、 周 三代的最高學府內分東西南北四學和太學。《大戴禮記·保傅》:“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則親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則長幼有差民不誣矣;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則圣智在位而功不遺矣;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則貴賤有等而始下不踰矣;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端於太傅,太傅罰其不則而達其不及,則德智長而理道得矣。”
(2).指 南北朝 時 北朝 的經學。《北史·儒林傳序》:“大抵南北所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 清 許宗彥 《記南北學》:“經學自 東晉 后,分為南北。自 唐 以后,則有南學而無北學。”
成語(Idiom):北學(běi xué)
發音(Pronunciation):běi xu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學問或知識的范圍較窄或淺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北學一詞源于中國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中的“北”意為“淺薄、不深”,“學”則指學問或知識。因此,“北學”指的是學問或知識的范圍較窄或淺薄,不夠深入或廣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北學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某人的學問淺薄,知識范圍狹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只懂一點皮毛、沒有深入研究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北學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北方方言中的“北”字具有貶義,因此“北學”一詞在北方方言中可能早已存在。然而,具體的故事起源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北學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了很多書,但只是北學一些皮毛知識,對于專業領域的了解并不深入。
2. 這個人自命不凡,卻只是北學一些表面的東西,對于實際問題沒有真正的見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北方的學者,他只是學了一點點知識,知識范圍很窄,就像北方的地域一樣狹小。將這個形象與“北學”成語關聯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成語的信息,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集或成語詞典。這些資源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了解成語的起源、用法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北學知識只停留在課本上,對于其他領域的了解很少。
2. 初中生:這個同學雖然成績不錯,但他的北學之風讓人感到他缺乏對世界的真正了解。
3. 高中生:這位學生在科學方面的北學讓他無法理解一些復雜的問題。
4. 大學生:他雖然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他的北學使他在專業領域的研究不夠深入。
5. 成年人:他的北學知識只限于一些表面的東西,對于專業領域的了解并不深刻。
希望這個關于“北學”的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