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
基本解釋
(1).云的色彩。《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兇、水旱降豐荒之祲象。” 鄭玄 注:“物,色也。視日旁云氣之色…… 鄭司農 云:以二至二分觀云色,青為蟲,白為喪,赤為兵荒,黑為水,黃為豐。”《左傳·僖公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臺以望,而書,禮也。凡分、至、啟、閉;必書云物,為備故也。” 杜預 注:“云物,氣色災變也。”《新唐書·李元諒傳》:“既會, 元諒 望云物曰:‘不祥,虜必有變!’傳令約部伍出陣。” 清 劉大櫆 《重修鳳山臺記》:“古之為臺者以書云物,后之為臺者以作觀游。”
(2).云氣、云彩。 晉 葛洪 《抱樸子·知止》:“若夫 善卷 、 巢 、 許 、 管 、 胡 之徒,咸蹈云物以高騖,依龍鳳以竦跡。” 唐 杜甫 《敬贈鄭諫議十韻》:“思飄云物外,律中鬼神驚。” 宋 范成大 《光相寺》詩:“云物為人布世界,日輪同我行虛空。”
(3).景物,景色。 南朝 齊 謝朓 《高松賦》:“爾乃青春受謝,云物含明,江皋緑草,曖然已平。” 宋 范成大 《冬至日銅壺閣落成》詩:“故園云物知何似,試上東樓直北看。” 夏曾佑 《丙申之冬入天津洎己亥秋始得歸將行賦此》:“從此歸帆好云物,分明點點入新愁。”
成語(Idiom):云物
發音(Pronunciation):yún w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云彩和物體,用來形容云朵中的各種形狀和物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云物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云指天空中的云彩,物指實體物體。它形容云彩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和物體,如龍、鳥、樹等。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云彩的變化多樣和奇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云物這個成語可以用在描述天空云彩的美麗和變幻之處,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同時,它也可以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壯美和神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魏公子與墨家的墨子辯論的情景。當時,魏公子以云物為例,比喻墨子的理論不切實際。從此,云物成為了形容云彩中奇妙形狀和物體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云物是一個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天空中的云物變幻莫測,令人驚嘆不已。
2. 他的想象力豐富,思維像天空中的云物一樣多變。
3. 這幅畫中的云物栩栩如生,仿佛能讓人置身于其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幅畫中有各種各樣的云彩和物體,如龍、鳥、樹等,然后將這幅畫與云物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自然景觀相關的成語,如云開見日、水天一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天空中的云物像一條條白色的小魚在游動。
2. 初中生:我喜歡仰望天空,看著云物變化的形狀。
3. 高中生:他的想象力像天空中的云物一樣豐富多變。
4. 大學生:這幅畫中的云物給人一種神秘而奇妙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