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底
成語(Idiom):班底
發音(Pronunciation):bān d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班底是指一個團隊或組織中最基本的成員,也可以理解為核心骨干或基礎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班底一詞源自于軍隊的術語,最初用來形容軍隊中最精銳、最可靠的士兵,承擔著最重要的任務。后來,這個詞被引申為形容任何團隊或組織中最重要、最可靠的成員。班底通常是團隊中最有經驗、能力最強的人,他們承擔著最關鍵的責任,同時也是其他成員的榜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班底通常用于形容團隊、組織或公司中最重要的成員,特別是在關鍵時刻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贊美和表揚那些對團隊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承擔重要任務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班底一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形容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得力助手劉備和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瞻。劉備和諸葛亮是蜀國的核心力量,他們在戰爭中發揮著關鍵的作用,被稱為班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班底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團隊的班底,每次關鍵項目都交給他負責。
2. 這家公司的班底是一群經驗豐富、能力出眾的員工,他們是公司的中流砥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記憶班底這個成語的方法是聯想劉備和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他們是蜀國的核心力量,承擔著重要任務,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蜀國才能在戰爭中獲得勝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三國演義》中的班底故事,深入探討班底在團隊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養班底成員的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班長是班底,每次組織活動都很有條理。
2. 初中生:足球隊的隊長是班底,他帶領球隊贏得了冠軍。
3. 高中生:學習委員是班底,對班級的管理和學習氛圍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4. 大學生:項目組的負責人是班底,他的專業知識和團隊管理能力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