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唇揭齒寒
發音(Pronunciation):chún jiē chǐ h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與人之間關系緊張,互相揭露對方的隱私或秘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唇揭齒寒意味著當一個人的嘴唇揭露了另一個人的秘密時,被揭露的人會感到寒冷和恐懼。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互相之間會爭斗或背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親密關系中的背叛或爭吵,也可以用來形容政治上的內斗或社會上的勾心斗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唇揭齒寒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當時,項羽與劉邦為了爭奪天下而互相攻擊。在一次戰斗中,項羽的將領范增背叛了他,向劉邦泄露了項羽的計劃,導致項羽失敗。這個故事中的“唇揭齒寒”形象地表達了背叛和爭斗的緊張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唇”、“揭”、“齒”和“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關系已經唇揭齒寒,不再相信彼此。
2. 政治圈里唇揭齒寒的事情屢見不鮮,背叛和權謀無處不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的嘴唇揭開另一個人的秘密,被揭露的人因為害怕而感到寒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背叛和爭斗相關的成語,如“爾虞我詐”、“暗渡陳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朋友之間曾經唇揭齒寒,但后來他們和好了。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班級里有些同學之間存在唇揭齒寒的情況,導致班級氣氛緊張。
3. 高中生(16-18歲):政治斗爭中的唇揭齒寒讓人覺得很無奈,社會需要更多的誠信和合作精神。
4. 大學生(19-22歲):在商業競爭中,唇揭齒寒是常見的事情,但我們應該堅守原則,不參與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