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均
基本解釋
攻擊與己勢均力敵的敵人。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威王問》:“ 威王 曰:‘擊均奈何?’ 孫子 曰:‘營而離之,我并卒而擊之,毋令敵知之。然而不離,按而止。毋擊疑。’”
成語(Idiom):擊均(jī jūn)
發音(Pronunciation):jī j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均擊打或平均攻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擊均是指在戰斗或競技中平均擊打或平均攻擊對手,不偏袒任何一方。這個成語強調公平和平等,表示對待各方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擊均常用于形容公正的處理問題,公正的待人處事,以及公平競爭的原則。也可以用于形容公正的裁決、公正的分配資源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四》記載了一個關于擊均的故事。齊國有個叫孫臏的謀士,他認為國家應該公平對待各個階級的人民,而不是只關心貴族。于是他提出了“擊均”的原則,主張在戰斗中平均攻擊敵人,不偏袒任何一方。這個主張得到了齊王的認同,并被廣泛應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擊均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擊”和“均”兩個字組成。其中,“擊”表示攻擊或打擊,“均”表示平均或公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比賽中,裁判員要確保雙方選手能夠擊均,公平競爭。
2. 這個公司的分紅政策很公正,能夠擊均給每個員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擊均”記憶為“平均擊打”。想象在戰斗中,每個人都能得到平均的擊打,沒有任何偏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平、公正相關的成語,如“公平無私”、“一視同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要求我們在游戲中要互相擊均,不欺負別人。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級選舉的時候,老師會確保每個候選人都能夠擊均地競選。
3. 高中生(16-18歲):在比賽中,裁判要求選手擊均,確保公平競爭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