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蠹
成語(Idiom):政蠹(zhèng dú)
發音(Pronunciation):zhèng d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政蠹是指腐敗的政治家或官員,特指腐敗成性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政蠹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政”指的是政治,指政治家或官員;“蠹”指的是蛀蟲,比喻腐敗成性的官員。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腐敗官員像蛀蟲一樣侵蝕著政治體系和社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政蠹一詞通常用于批評貪污腐敗的官員或政治家,形容他們貪婪、腐敗、無能和破壞力極大。可以用于政治討論、社會評論等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政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霍光傳》中。當時的霍光擔任丞相,他的兒子霍禹因貪污受賄被罷黜。霍禹貪婪腐敗的行為被形容為政蠹,后來這個成語就廣泛流傳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政蠹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貪污受賄,已經成為一名徹頭徹尾的政蠹。
2. 只有清廉正直的官員才能避免成為政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政蠹”聯想為政治中的蛀蟲,形象地比喻腐敗官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腐敗官員的故事,如霍光、楊貴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位市長被抓了,原來他是個政蠹。
2. 初中生:政蠹損害了社會的公平正義。
3. 高中生:貪污腐敗的官員是政蠹,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4. 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反腐,杜絕政蠹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