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鼎足三分(dǐng zú sān fēn)
發音(Pronunciation):dǐng zú sān f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力量、地位或影響力相當,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鼎足三分源自中國古代的鼎器,鼎是古代用來烹飪食物的三足大鍋,象征權力和地位。鼎足三分形容三方勢力均衡,互不相讓,各自掌握一部分權力或資源,形成相對穩定的局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三方勢力平衡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三個或更多的團體、個體或力量相互競爭,互不相讓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鼎足三分的故事起源于中國戰國時期。當時,中國分裂成七個國家,其中三個最強大的國家是秦、趙和韓。這三個國家勢力相當,互不相讓,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鼎足”和“三分”兩個詞組成。其中,“鼎足”表示三方勢力均衡,“三分”表示力量、地位或影響力相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行業的市場份額已經鼎足三分,競爭非常激烈。
2. 在這個團隊中,三個領導者的權力是鼎足三分的,沒有一個人能夠獨攬全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鼎器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三足的大鍋鼎,三個足部均勻分布,形成平衡的狀態,象征著鼎足三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鼎器文化,了解鼎在中國歷史中的重要地位和象征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我們班級里,三個最聰明的同學的成績總是鼎足三分,誰也不甘落后。
2. 初中生:在籃球比賽中,兩支隊伍實力相當,比分一直鼎足三分,非常激烈。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三家大醫院競爭激烈,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