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頓足失色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zú shī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驚訝、害怕、震驚等而臉色變得蒼白無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足失色是一個描述人在面對突發的驚訝、害怕或震驚時,臉色變得蒼白無力的成語。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在遭遇意外情況或聽到令人震驚的消息時的表情和反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突發事件或意外情況時的驚訝和害怕。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文章、新聞報道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楊慎集》中的《廬山謠》中。廬山謠是一個描寫廬山風景和廬山上人們的生活的詩歌,其中有一句“頓足失色悲哀愁”,意為人們看到廬山的美景時會感到非常悲傷和憂愁。后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形容人在面對驚訝或害怕時臉色蒼白無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頓”、“足”、“失”、“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當聽到他的突然離世的消息,我頓足失色,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2. 他看到意外發生的一幕后,頓足失色,嚇得說不出話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驚訝和害怕的情緒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面對令人震驚的事情時臉色蒼白無力的情景,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和表情相關的成語,如“面紅耳赤”、“眉飛色舞”等,來豐富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老師宣布下周有一場考試時,同學們頓足失色,因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
2. 初中生:聽到學校要進行突發火災演習,同學們頓足失色,因為他們對這種情況一無所知。
3. 高中生:在聽到自己被錄取到夢想大學的消息時,他頓足失色,因為他從未想過會有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