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厓
基本解釋
(1). 丹水 之涯。《文選·揚雄<甘泉賦>》:“北熿幽都,南煬 丹 厓。” 李善 注引 服虔 曰:“ 丹水 之厓也。”
(2).水涯的美稱。 明 高濂 《玉簪記·會友》:“丹厓翠壁,掩映浪花云片。”
成語(Idiom):丹厓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紅色的山巖,比喻高尚的品德或高潔的志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厓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丹”指紅色,“厓”指山巖。紅色的山巖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具有高尚、純潔的象征意義。因此,丹厓成語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或志向崇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厓這個成語常用于贊美有高尚品德或崇高志向的人。可以用于表達對他人的贊美或鼓勵,也可以用于自我評價或自我激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丹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故事講述了魏國的公子列在山上砍柴時,遇到了一個穿紅衣的老人。老人告訴公子列,這座山是丹厓,象征著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志向。公子列因此受到啟發,決心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遠大的志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丹厓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丹厓。
2. 她立志成為一名醫生,追求丹厓的事業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丹厓比喻為紅色的山巖,用來形容高尚的品德或崇高的志向。可以通過想象紅色的山巖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高尚品德或崇高志向相關的成語,如“志士仁人”、“玉樹臨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品德很好,就像一個丹厓一樣。
2. 初中生:她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追求丹厓的科學研究。
3. 高中生:他的志向很高,希望成為一個能夠改變世界的丹厓。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追求丹厓的學術目標,努力學習和探索。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丹厓”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