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綮
基本解釋
牙,外緣突出部分;綮,肯綮。骨骼的凹凸和關節處。 宋 蘇軾 《仇池筆記·眾狗不悅》:“﹝ 東坡 ﹞買羊脊骨,間亦有微肉……鹽炙微焦食之,終日摘剔,得微肉於牙綮間,如食蟹螯?!?/p>
成語(Idiom):牙綮 (yá xiè)
發音(Pronunciation):yá x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言辭或行為粗魯無禮,沒有教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綮一詞來源于古代的方言,原指狗咬人的行為,后來引申為人的言行粗魯無禮,缺乏教養。形容人說話或行為粗暴、無禮,不懂得與人相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綮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語或行為粗魯無禮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或諷刺那些缺乏教養、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牙綮來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牙綮的具體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方言。在古代社會中,人們常常用狗來形容人的一些不好的習性,比如說話粗魯無禮。因此,牙綮一詞就形容了人的言行粗魯無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牙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牙”和“綮”兩個字組成。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沒有特別復雜的語法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話說得太牙綮了,完全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2. 她的行為舉止太牙綮,沒有禮貌。
3. 他總是說一些牙綮的話,讓人無法接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牙綮與狗的咬人行為聯系起來,形象地表示人的言行粗魯無禮。可以通過想象一只狗咬人的場景,來記憶牙綮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牙綮,還有許多其他形容人的言行的成語,比如嘴硬、口無遮攔等等??梢赃M一步學習這些成語,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并加深對人際交往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話太牙綮了,老師都生氣了。
2. 初中生:他的行為太牙綮了,同學們都不喜歡和他一起玩。
3. 高中生:她的言辭太牙綮了,完全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4. 大學生:他的言行舉止太牙綮,沒有禮貌,需要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