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擔
基本解釋
[釋義]
(動)擔負一部分,側重指責任或任務方面的。
[構成]
偏正式:分〔擔
[例句]
分擔任務。(作謂語)
[同義]
分攤
近義詞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share responsibility for
詳細解釋
◎ 分擔 fēndān
(1) [share;share responsibility for]∶分別負擔;擔負一部分
分擔危險
(2) [fare and share alike]∶共同承擔
分擔家務
(1).分別承擔。 郭沫若 《山中雜記·芭蕉花》:“那時候我們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灑掃要和妯娌分擔。” 趙樹理 《三里灣·出題目》:“按咱們原來的計劃,水渠要社內外合股去開,成本和人工要按能用水的地面來分擔。”
(2).代別人擔負一部分。 巴金 《隨想錄·懷念蕭珊》:“她不僅分擔了我的痛苦,還給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勵。” 柯靈 《香雪海·島》:“他分享人們的快樂,也分擔人們的煩惱。”
成語(Idiom):分擔(fēn dān)
發音(Pronunciation):fēn d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共同承擔責任或負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分擔是指在團隊合作或共同事務中,將責任或負擔平均分配給各方參與者,共同承擔。這個成語強調了團隊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以及在困難或艱巨的任務中共同分擔責任的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分擔常用于描述團隊合作、合伙經營、親友之間的相互幫助等情境。它強調了在面對困難時共同分擔責任的重要性,以及共同努力實現目標的意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記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楚國將軍項羽在攻打秦國時,與劉邦合作。在攻城戰中,項羽發現劉邦的兵力不足以攻破城墻,于是主動提出分擔兵力的策略,讓劉邦的部隊從城墻另一側攻擊,最終成功攻破城池。這個故事成為了分擔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共同承擔責任或負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團隊合作中,大家要互相分擔,共同完成任務。
2. 他們夫妻倆一起分擔家務,共同照顧孩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分擔這個成語:
1. 將“分”和“擔”分開記憶,分擔表示共同分擔責任或負擔。
2. 可以想象一個團隊合作的場景,大家分擔任務,共同努力完成目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分擔相關的成語,如“分工合作”、“眾人拾柴火焰高”等,深入理解團隊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分擔作業,一起互相幫助。
2. 初中生:在團隊合作中,大家要分擔任務,共同完成項目。
3. 高中生:課業繁重,我們要分擔壓力,共同進步。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們要分擔責任,共同推動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