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規
成語(Idiom):族規(zú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zú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家族中世代相傳的家訓或家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族規是指家族世代相傳的家訓或家規。家族中的長輩會根據家族的傳統、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制定一系列的規定,用來約束家族成員的行為和言行。族規一般體現了家族的核心價值觀和傳統文化,對于維護家族的團結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族規一般用于描述家族中的規矩和傳統,可以用在家庭、社會關系等場景中。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集體或組織內部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族規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孔子的學生子游所提出的。子游問孔子:“夫子何為其家道之不改也?”孔子回答說:“君子不可不謹也,如有德行,如無恒也。君子之所以其家道不改也。”這段對話表明了家族的道德傳統和規矩在君子身上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族”和“規”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家族世世代代都遵守著嚴格的族規。
2. 這個組織內部有著嚴密的族規,每個成員都必須遵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家族中的人們圍坐在一起,討論家族的規矩和傳統,共同制定族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和家族制度,了解不同家族的族規和家訓對于家族傳承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家族有一條族規,就是尊敬長輩。
2. 初中生:我家族的族規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3. 高中生:家族的族規對于家族的傳承至關重要。
4. 大學生:在家族聚會上,我們討論了新的族規和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