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言
基本解釋
◎ 失言 shīyán
(1) [a slip of the tongue]∶不該對某人說卻對他說了
這次泄密,是由于我的失言
(2) [make an indiscreet remark]∶無意中說出不該說的話
酒后失言
近義詞
講錯、走嘴、失口、食言
英文翻譯
1.make an indiscreet remark; put one's foot in one's mouth; a slip of the tongue [lip]
詳細解釋
(1).謂不該對某些人說某些話。《論語·衛靈公》:“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其餘諸年少或聰明未啟,或志嚮未專,所謂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則為失言,此僕則無是矣。雖然,寧可失言,不可失人。”
(2).出言失當。《戰國策·魏策四》:“﹝ 信陵君 ﹞使使者謝 安陵君 曰:‘ 無忌 小人也,困於思慮,失言于君,敢再拜釋罪。’”《漢書·王商傳》:“上於是美壯 商 之固守,數稱其議。而 鳳 大慙,自恨失言。”《警世通言·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李白 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如:這時他已意識到自己剛才失言了,所以再也不開口。
成語(Idiom):失言
發音(Pronunciation):shī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慎說錯話或說出不合適的話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失言是指在不經意間說出錯誤或不得體的話語。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于口誤、情緒激動或缺乏思考而導致的。失言可能會給人帶來尷尬、沖突或傷害,因此在社交場合或公眾演講中,人們應該特別注意避免失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失言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個人或公眾場合中的言辭失誤。例如,在面試、會議、演講或辯論中,如果一個人說了一些不恰當或得罪他人的話,可以使用失言這個成語來形容他的錯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失言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名叫公孫龍的大臣,他非常聰明而口齒伶俐。有一次,他在朝會上發表言辭激烈的演講,不小心說錯了一句話,導致王后非常生氣。王后認為他的失言是對國家的不敬,于是下令將他趕出了朝廷。從此以后,失言成為了形容說錯話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失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失”表示失去或錯誤,而“言”表示言語或話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演講中失言了,得罪了很多人。
2. 我很抱歉,我剛才失言了,請原諒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失言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來幫助記憶。你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說話時不小心把自己的舌頭咬到了,因此他的話語變得不清楚或錯誤。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失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失言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言辭禮儀和社交文化。了解不同場合下的適當言辭和表達方式可以幫助你避免失言,并提升你的溝通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班級演講比賽中失言了,老師批評了我。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社交媒體上失言了,引發了很多爭議。
3. 高中生(16-18歲):她在辯論比賽中失言了,破壞了她的形象。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在面試中失言了,錯過了這個工作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