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析
基本解釋
(1).劈開。《詩·陳風·墓門》:“墓門有棘,斧以斯之。” 毛 傳:“維斧可以開析之。”
(2).得到啟發和解悟。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其誘人也,恂恂焉,怡怡焉,能使蒙惑開析,偽戾優順,逸惰勤信。” 唐 張說 《中書令逍遙公墓志銘》:“其與人也,溫良善誘,仁恕多容,俾夫頑蔽開析,愎鷙擾從。”
(3).分析。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既而上顧問之, 晦叔 方為之開析可否,語簡而當。” 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之三:“自非守臣開析利害,達於圣聰,而陛下惻然主張,特發圣訓,厥弊無由可革。”
成語(Idiom):開析(kāi xī)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x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問題或事物進行深入分析、剖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析是由“開”和“析”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開指打開、展開,析指剖析、分析。開析表示對問題或事物進行深入分析,剖析其內部結構和本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析常用于學術研究、科學實驗、問題解決等領域,表示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以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和解決方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趙充國傳》中有一則故事,趙充國任職郡守時,曾經遇到一個難題。他請教了許多人,但都無法解決。最后,他找到一位老學者,老學者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剖析,最終幫助趙充國解決了難題。趙充國非常感激,將這種深入分析問題的方法稱為“開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開”為主動詞,表示主體的行為,“析”為賓語,表示行為的對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善于開析問題,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2. 在科學研究中,需要進行開析,以獲得準確的實驗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開析”拆分成“開”和“析”兩個字,可以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同時,可以聯想到故事起源,想象趙充國請教老學者并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剖析,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剖析”、“分析”等,以擴大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我們要善于開析問題,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
2. 初中生:科學實驗中,我們需要進行開析,才能得到準確的實驗結果。
3. 高中生: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需要進行開析,才能深入理解其內涵。
4. 大學生:在研究項目中,我們需要進行開析,以獲得更深入的研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