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地崩山摧
發音(Pronunciation):dì bēng shān c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山崩地裂、天翻地覆的景象,比喻形勢非常嚴峻或巨變即將發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地崩山摧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極其嚴重的情況或即將發生的巨大變化。它來源于《左傳·僖公十五年》:“夫地崩山摧,士無官職,女無室家。”形容當時的社會動蕩和人們的困苦境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地崩山摧常用于形容極端惡劣的局勢、巨大的災難、重大的變故等。可以用于描述自然災害、戰爭、社會動蕩等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地崩山摧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歷史。當時,中國處于戰亂紛爭的時期,社會動蕩不安,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景象,表達了人們對于時局的憂慮和對未來的擔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地崩山摧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地”、“山”、“摧”都是名詞,而“崩”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場災難讓整個城市陷入了地崩山摧的狀態。
2. 在戰爭的年代,人們經歷了地崩山摧般的磨難。
3. 這個國家正面臨著經濟地崩山摧的局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拆解成四個字進行記憶,然后結合形象化的場景進行聯想記憶。例如,把“地”想象成大地裂開,把“崩”想象成山崩地塌,把“山”想象成高山倒塌,把“摧”想象成大地震動。這樣的記憶圖像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歷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了解中國古代戰亂時期的歷史背景。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地崩山摧相似的成語,如“風雨如晦”、“天崩地裂”等,擴大你的成語知識儲備。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8歲):山崩地裂,地崩山摧,獅子王勇敢地站在懸崖邊,保護著自己的家族。
初中生(14歲):這場地震讓整個城市陷入了地崩山摧的狀態,人們紛紛逃離,尋找安全的地方。
高中生(17歲):社會動蕩不安,經濟崩潰,整個國家陷入了地崩山摧的局勢,人們急需改革和發展。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中國成語“地崩山摧”。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