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官誥
基本解釋
古代帝王封贈的詔書,因以五色金花綾紙制成,故稱。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四折:“﹝ 夫人 ﹞云:‘今日是吉日良辰,與你兩口兒成其親事。小姐,就受五花官誥,做了夫人縣君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桂娘 道:‘有甚好處?料沒有五花官誥夫人之分!’”亦省作“ 五花誥 ”。 元 無名氏 《玉壺春》第三折:“我將著五花誥,與他開除了那面煙月牌?!?明 李東陽 《周少卿雙壽堂》:“御璽重封五花誥,大官屢出九霞觴。”參閱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
成語(Idiom):五花官誥
發音(Pronunciation):wǔ huā guān 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的奏章或文件上有各種各樣的花樣和顏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花指多種花紋,官誥指官員的奏章或文件。五花官誥形容官員的奏章或文件上有各種各樣的花樣和顏色,意味著內容繁雜且瑣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官文繁瑣、冗長、雜亂無章,也可用來形容文章或文件內容繁雜、難以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劉惔傳》中有記載,劉惔曾任司空丞,他上奏的文書上有各種各樣的花紋和顏色,因此被人戲稱為“五花官誥”。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官員的奏章或文件內容繁雜、瑣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份文件真是五花官誥,看得我頭都大了。
2. 這篇文章寫得太五花官誥了,根本看不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花官誥”聯想成一張奏章或文件上有五種不同的花紋和顏色,形象地表示內容繁雜、瑣碎。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官員、文件、奏章相關的成語,如“文過飾非”、“驢唇不對馬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的批改太五花官誥了,我都不知道哪里寫錯了。
2. 初中生:這篇作文寫得太五花官誥了,老師批改的時候肯定會犯暈。
3. 高中生:這個政府文件真是五花官誥,看得我頭都大了,根本找不到重點。
4. 大學生:這份實習報告太五花官誥了,內容雜亂,不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