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寂
成語(Idiom):杳寂
發音(Pronunciation):yǎo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景象或聲音極為寂靜,沒有任何聲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杳寂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杳”意為遙遠、深遠,而“寂”意為寂靜、無聲。杳寂形容的是一種景象或聲音異常安靜,沒有任何聲息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杳寂通常用于形容自然環境中的靜謐,如夜晚的寂靜、山林的寧靜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人類活動或某個地方的寂靜,如沒有人聲的大廳、無人行走的街道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二十二年》中有一句話:“乃曰:‘寡人杳寂,無朝廷之政,無宗廟之祀,無社稷之祠,無君臣之位,無父子之行,無夫婦之別,無男女之別,無晝夜之別,無冬夏之別,無寒暑之別,無生死之別,無吉兇之別,無禍福之別,無不可之別,無人心之別。’”這句話出自魯國君主哀公,他在位期間,國家衰敗,一切都變得杳寂寂靜。后來,人們將這種極度寂靜的狀態形容為“杳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杳寂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夜深了,整個城市都變得杳寂無聲。
2. 在這個偏遠的山村,只能聽到杳寂的風聲和鳥鳴。
3. 在大雪封山的時候,山間杳寂一片,沒有任何人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杳寂”拆分為“杳”和“寂”兩個字,分別記憶它們的意思,然后結合起來理解成整體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遙遠而寂靜的地方,沒有任何聲音和動靜,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靜謐、寂靜相關的成語,如“寂然無聲”、“寂靜無聲”等,來拓展詞匯量和加深對形容安靜狀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晚上的森林里,一片杳寂,只能聽到蟲鳴和樹葉沙沙的聲音。
2. 初中生:教室里杳寂無聲,同學們都在專心聽老師講課。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整個校園變得杳寂,沒有了平時的喧鬧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