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狀
成語(Idiom):貌狀
發音(Pronunciation):mào zh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外表看起來柔弱或平凡,實際上內在強大或非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貌狀”由“貌”和“狀”兩個字組成。“貌”指外表,表示外貌或表面現象?!盃睢敝笭顟B,表示狀況或情況。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或事物的外表看起來平凡、普通或柔弱,但其實內在卻非常強大、非凡或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外表平凡、不起眼的人或事物,但他們內在卻具有出眾的才華、能力或潛力。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外表上看起來溫和平靜,但內心卻充滿了激情和力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貌狀”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楊乃武的人,他外表看起來平凡、普通,但內心卻有著非凡的勇氣和正義感。這個故事通過楊乃武的形象,告訴人們不能以貌取人,外表并不代表內在的真實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看起來很普通,但他的才華卻是貌狀。
2. 這本書的封面很樸素,但內容卻是貌狀,非常精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貌狀”相似的詞語或形象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例如,可以想象一個外表平凡的人站在一個巨大的舞臺上,展示出了非凡的演技和才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外表和內在矛盾的成語,如“狼狽為奸”、“光明正大”等,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看起來很文靜,但在比賽中展現了非凡的運動才華,真是貌狀。
初中生:這部電影的劇情很平凡,但導演通過精彩的表演和剪輯創造出了一種非凡的貌狀。
高中生:她外表看起來很柔弱,但她的意志力和毅力卻是貌狀,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