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離
基本解釋
草枯萎時莖節斷落。《楚辭·九章·悲回風》:“薠蘅槁而節離兮,芳以歇而不比。”
成語(Idiom):節離(jié lí)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喪失節操,不顧廉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節離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喪失了道德底線,不顧廉恥的行為。這個詞語強調了一個人在面臨誘惑時,沒有守住自己的原則,沒有堅守道德準則,表現出不擇手段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節離一詞多用于貶義場合,用來批評那些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政治家、商人、官員等在追求私利時不擇手段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節離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描述了春秋時期楚國的大夫賈生喪失了原則,為了追求權勢而背叛了自己的國家。這個故事成為了節離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節離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節指的是道德準則,離指的是喪失、背離。結構簡潔明了,易于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節離道德底線。
2. 這個政治家為了爭取選舉,不擇手段,完全節離了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道德準則的兩端,而他卻選擇了背離道德準則的一端,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道德、倫理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忠誠”、“正直”等,以加深對道德準則的理解和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為了贏得比賽,不顧一切地作弊,完全節離了體育精神。
2. 初中生:這個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成績,不擇手段地抄襲作業,完全節離了學術道德。
3. 高中生:某些商人為了牟取暴利,使用劣質原料制作產品,完全節離了商業道德。
4. 大學生:有些官員為了個人利益,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完全節離了公務員的廉潔形象。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節離”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