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概
品概(pǐn gài)
發(fā)音:pǐn gài
基本含義:品概是指對事物的品質和特征有準確的把握和判斷。
詳細解釋:品概是由“品”和“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品”指的是品質、質量,表示事物的特性和特征;“概”指的是概括、總結,表示對事物的全面認識和理解。品概表示對事物的品質和特征有準確的把握和判斷。
使用場景:品概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和評價,特別是對產品、服務、作品等的品質和特征進行評估和鑒定的場景。
故事起源:品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晉書·王羲之傳》中。王羲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他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對字體的筆畫、結構、布局等進行了精細的觀察和研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書法作品被譽為“天下秀麗之章”、“眾書之宗”,被后人稱為“王羲之品概”。這里的“品概”指的是對王羲之書法作品的品質和特征的準確把握和評價。
成語結構:品概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
例句:
1. 他對產品的品概非常準確,總能挑選到高品質的商品。
2.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展現(xiàn)了他對藝術品質的品概。
記憶技巧:可以將“品概”聯(lián)想為品味和概括。品味是對事物品質的品評,概括是對事物特征的總結。通過與品味和概括的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成語“品概”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品概相關的成語,如“品評”、“品味”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對這本書的品概非常高,因為它的故事情節(jié)很有趣。
初中生:老師對我們的作文要求很高,希望我們能夠展現(xiàn)出對作品品概的準確判斷。
高中生:在購物時,我們需要具備對商品品質的品概,以免買到劣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