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罪有攸歸(zuì yǒu yōu guī)
發音(Pronunciation):zuì yǒu yōu g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犯罪的責任應該由犯罪者承擔,罪行不能推卸給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罪有攸歸是指犯罪的責任應該由犯罪者自己來承擔,不能把罪行歸咎于他人。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行為的責任性和不可推卸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強調責任和義務,警示人們不要逃避責任,應該勇于承擔自己的過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叫做季札的大臣,他貪污受賄,卻把罪名推給了晉國的公子重耳。重耳冤枉無辜,但他沒有推卸責任,而是勇敢地承擔了自己的罪行。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罪有攸歸”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分別是“罪”、“有”、“攸”、“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法律面前,罪犯是不能逃避責任的,罪有攸歸。
2. 作為公司的領導者,你必須要明白罪有攸歸的道理,不能把過錯推給下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拆分為幾個部分記憶。首先,記住“罪有攸歸”這個整體的意思,然后理解“罪”表示犯罪、過錯,“有”表示存在,“攸”表示歸屬,“歸”表示歸還。通過將這些部分逐個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責任、義務相關的成語,例如“不良后果由自己承擔”、“自作自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做錯了事情,我知道罪有攸歸,應該承擔責任。
2. 初中生:如果一個人犯了錯誤,就應該勇于承認,因為罪有攸歸。
3. 高中生: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應該明白罪有攸歸的道理,不能把過錯歸咎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