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及
基本解釋
依次而及。《左傳·成公三年》:“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帥偏師以修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先以城內為始,次及城外,表列門名,以遠近為五篇。”《新唐書·魏元忠傳》:“儲君有次及之勢,故師保教以君人之道。”
成語(Idiom):次及(cì jí)
發音(Pronunciation):cì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次及是一個漢語成語,意為“次第及到”,指按照順序一一到達,沒有落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次及源自《莊子·外物》:“人之所不能及者,吾亦不能及也;人之所能及者,吾亦能及也。”意思是,人們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也不能做到;人們能夠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夠做到。次及強調了按照順序逐一到達的意義,表示不會有遺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次及常用于強調按順序進行、不遺漏的情況,通常用于表達做事認真、不馬虎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的次及一詞,是莊子通過對人與物的關系的思考而得出的觀點。莊子認為,人們應該按照順序去做事情,不能有所遺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次及是一個動詞短語,由“次”和“及”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情總是非常認真,每一個細節都次及到位。
2. 她的工作態度很好,從不偷懶,每一個任務都次及完成。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次及與按順序逐一到達的意義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一個房間里,按照順序逐個檢查每一個角落,確保沒有遺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莊子的哲學思想,了解他對人與自然、生命與宇宙的獨特見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寫作業都很認真,每一個字都次及寫好。
2. 初中生:參加比賽時,我們隊員之間要互相配合,確保每一個步驟都次及完成。
3. 高中生:學習要按照計劃,每一個知識點都次及掌握。
4. 大學生:論文寫作時,要對每一個引用的文獻都次及注明出處。
5. 成年人:做事情要有條理,每一個任務都次及完成才能取得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