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piān gài quán ㄧˇ ㄆㄧㄢ ㄍㄞˋ ㄑㄨㄢˊ以偏概全
片面地根椐局部現象來推論整體,得出錯誤的結論。 郭沫若 《當前詩歌中的主要問題--答詩刊社問》:“舊詩詞中有好東西,但不等于舊詩詞都好,那樣就是以偏概全。”《人民日報》1965.2.23:“領導者必須堅持點面結合,善于以點帶面,不要以偏概全。”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偏概全
成語(Idiom):以偏概全
發音(Pronunciation):yǐ piān gài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根據個別的事物或個人的特點,推斷整體的情況或性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偏概全是一個貶義詞語,指人們根據個別的情況或個人的特點,對整體進行主觀推斷或評價,從而產生錯誤的結論。這種行為常常忽略了整體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以偏概全的行為常常出現在判斷他人、評價事物、歸類群體等情境中。例如,當一個人遇到一個不友好的行為時,他可能會以偏概全地認為所有人都不友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目前沒有關于以偏概全成語起源的具體故事或傳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based on)+ 偏(partial)+ 概(generalize)+ 全(whole)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應該以偏概全地認為所有人都不值得信任。
2. 不要以偏概全地判斷一個人的品質,應該給他一個公正的評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分解為“以偏”和“概全”兩個部分,理解其含義。同時,可以嘗試將這個成語與自己曾經有過以偏概全行為的經歷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判斷、評價相關的成語,如“見微知著”、“以貌取人”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和事物,并避免以偏概全的錯誤判斷。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不喜歡吃西紅柿,所以我以偏概全地認為所有蔬菜都不好吃。
2. 初中生(13-15歲):他一個人做錯了事情,老師卻以偏概全地認為整個班級的學生都不守紀律。
3. 高中生(16-18歲):她看了一部電影后,以偏概全地認為所有同類型的電影都沒有意義。
4. 大學生(19歲及以上):在大學里,我們應該以理性的態度對待他人的言行,不要以偏概全地評價一個人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