柵籬
成語(Idiom):柵籬(zhà lí)
發音(Pronunciation):zhà l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圍繞住宅、田地等的籬笆,比喻限制人的自由、活動的范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柵籬是由柵欄和籬笆兩個部分組成的,柵欄用于圍住某一區域,籬笆則是柵欄的一種形式。成語“柵籬”比喻人們在某種限制下的活動范圍,無法自由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受到某種約束、限制,無法自由行動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在某種體制、規則或環境下,個人的活動受到限制,無法自由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柵籬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游》:“其心柵其胸,閉其肺。”意為心思受到束縛,無法自由發展。后來,柵籬成為一個常用的比喻,用來形容人們受到限制、束縛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工作環境就像是一個柵籬,無法自由發展。
2. 這個體制對人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柵籬。
3. 孩子們渴望突破柵籬,追求自由的成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被困在一個由柵欄和籬笆組成的柵籬中,無法自由行動,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柵籬相關的成語,如“束縛”,“桎梏”,“羈絆”等,以擴展對限制、束縛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學校里的規定就像是一個柵籬,限制了我們的自由。
2. 初中生:社會上的各種規矩和條條框框,就像是一道道柵籬,限制了我們的發展。
3. 高中生:高考制度對于學生來說就像是一座巨大的柵籬,限制了我們的選擇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