弛墜
基本解釋
猶毀廢。《晉書·元帝紀》:“王室多故,姦兇肆暴,皇綱弛墜,顛覆大猷。” 南朝 宋 謝莊 《密詣世祖啟事》:“使弛墜之構,更獲締造;垢辱之甿,復得明目。”
成語(Idiom):弛墜
發音(Pronunciation):chí z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物體懸掛不穩定或松弛下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弛墜是由“弛”和“墜”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弛”表示松弛、放松的意思,“墜”表示下垂、掉落的意思。弛墜形容物體懸掛不穩定或松弛下垂的狀態,也可以用來比喻人的精神狀態低落或行為懶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弛墜常用于描述物體的狀態,例如懸掛的畫、鐘等松動下垂的情況。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狀態,比如形容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低落,行為懶散,沒有干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弛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安國傳》中。據說,韓安國是西漢時期的一位官員,他任職時非常懶散,經常遲到早退。有一次,他被皇帝召見,皇帝故意讓他坐在一個松弛下垂的懸掛物下面,以考驗他的品行。韓安國不但沒有注意到懸掛物的狀態,還不停地打瞌睡,因此被皇帝看出了他懶散的本性。從此,人們用“弛墜”來形容懶散、不負責任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幅畫的掛鉤松了,整個畫就弛墜在墻上。
2. 他最近工作壓力大,整個人都有些弛墜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成語“弛墜”。可以想象一個懸掛的物體松弛下垂,形成了一個“弛墜”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弛墜”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松懈”、“懶散”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理解成語的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畫的掛鉤松了,畫就弛墜在墻上。
2. 初中生:他最近學習態度不端正,整個人都有些弛墜了。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都感覺松懈下來,有些人的學習狀態開始弛墜。
4. 大學生:大學生活節奏慢下來后,有些同學開始感到懶散,整個人都有些弛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