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金
基本解釋
我國古代以手指代替算盤直檔的一種計算方法。左手每指以三節分定九數,一二三位于左,自下而上;四五六位于中,自上而下;七八九位于右,自下而上。計算時,用右手各指指定其位以辨數。見 明 程大位 《算法統宗·難題·一掌金定位圖》。亦泛指計算。 明 單本 《蕉帕記·鬧婚》:“我是一掌金搯過了,如今四月,到明年正月半,剛剛十個月。”
成語(Idiom):一掌金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hǎng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錢財極少或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一掌金”源自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東坡志林》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蘇軾與友人一起游玩,途中遇到了一位乞丐。蘇軾心生憐憫,給了乞丐一掌金,希望能夠幫助他渡過難關。然而,乞丐卻不領情,認為一掌金太少,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從此,人們用“一掌金”來形容錢財極少或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財富極少或無法滿足生活需要的情況。也可以用于諷刺某人對于已經足夠的財富仍然不滿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東坡志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Subject + 一掌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那點工資真是一掌金,根本無法滿足他的生活需求。
2. 這個商人總是把一掌金當成巨額財富,永遠不知足。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的故事與蘇軾的名字聯系起來,通過想象蘇軾給乞丐一掌金的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蘇軾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被稱為“蘇東坡體”,對后世影響深遠。可以進一步學習蘇軾的其他作品和他在歷史上的地位。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有一掌金,買不起新玩具。
2. 初中生:他家境貧寒,只有一掌金,卻勤奮學習,考上了大學。
3. 高中生:他雖然只有一掌金,但他并不貪婪,樂于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