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絹
成語(Idiom):綢絹(chóu juàn)
發音(Pronunciation):chóu j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細薄的絲織品,比喻言辭細膩、文采華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綢絹是由絲織成的細薄布料,因其質地柔軟、光滑,常被用來制作高級的衣物。在成語中,綢絹用來比喻辭章華美、文采斐然,形容文章或言辭的優美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綢絹一般用于形容文學作品、演講或辭令等的文采、修辭手法等方面。可以用來夸獎別人的文章或演講技巧非常出色,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很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綢絹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四》中的“綢絹之士”。故事講述了魏國的太子與一個織綢絹的婦人有一次對話。太子問婦人為何織綢絹,婦人回答說“織綢絹者,不妄其絲,不縮其緯,不差其度,不顛其經,不忽其腳。”太子聽后感嘆道:“綢絹之士也!”意思是說織綢絹的人,既要注重細節,又要精確度量,這樣的人才是值得稱贊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是“綢絹”,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文采或修辭手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真是綢絹之作,引人入勝。
2. 這篇文章寫得綢絹細膩,字字珠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綢絹的柔軟光滑的質地與華美的辭章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文采華美、修辭手法出色的成語,如“錦繡前程”、“辭章甲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她的畫畫技巧就像綢絹一樣細膩。
中學生(13-18歲):他的演講如綢絹般華美,令人難以忘懷。
大學生及成年人(19歲及以上):這篇文章的修辭手法真是綢絹之作,讓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