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簺
博簺(bó lài)
發音:bó lài
基本含義:形容人的才能、學問等很廣博,博學多才。
詳細解釋:博簺是一個由“博”和“簺”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博”意為廣泛、博大,表示知識、才能等方面的廣博;“簺”意為才干、才華,表示人的學問、才能等方面的卓越。博簺一詞形容一個人的學問廣博,才能多樣,能夠在多個領域有出色的表現。
使用場景:博簺一詞常用于夸獎一個人的學識淵博、才能出眾。可以用來形容學問深厚的老師、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多方面有成就的學者等。
故事起源:博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王衍傳》中。王衍是晉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文學、政治、軍事等多個領域都有卓越的才能和成就。后來,人們用“博簺”來形容他的才能和學問。從此,“博簺”一詞成為了夸獎一個人學問廣博、才能卓越的成語。
成語結構:形容詞+名詞
例句:
1. 他是我們學校的博簺之才,不僅學習成績優秀,還在音樂、繪畫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2. 這位教授是一位博簺之士,他在數學、物理、化學等多個學科都有深入的研究。
記憶技巧:可以將“博簺”拆分為“博”和“簺”兩個字,形象地表示一個人的學問廣博、才能卓越。可以通過將“博”字與“廣博”聯系起來,將“簺”字與“才干”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博學多才相關的成語,如博古通今、博古通今、博覽群書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提高對成語的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你真是博簺之才,每天都能教我們不同的知識。
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位博簺之士,他不僅會修理電器,還會彈吉他。
3. 高中生:這位科學家是一位博簺之才,他在多個領域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
4. 大學生:他是我們學校的博簺之士,不僅在學術方面有很高的造詣,還在社團活動中表現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