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大夫
成語(Idiom):棉大夫
發音(Pronunciation):mián dà f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人或事情過于寬容、縱容,不加嚴厲批評或懲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棉大夫是由“棉花”和“大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比喻對人或事情過于寬容,不加嚴厲批評或懲罰。常用來形容對錯誤、缺點等不加指責,過分縱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于形容對他人的錯誤或不良行為過于寬容,不敢或不愿意批評或懲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棉大夫”最早出現在元代鄭光祖的《元曲選》中的《魯肅見周瑜》一劇中。劇中魯肅見到周瑜后,對周瑜的過失和錯誤都不敢指出,只是縱容和遷就他。后來,人們將這種寬容縱容的態度形容為“棉大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棉花”和“大夫”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孩子的錯誤行為總是像個棉大夫,從不加以批評或懲罰。
2. 這位領導對部下的錯誤行為過于縱容,真是一個典型的棉大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棉花”和“大夫”的形象來記憶。想象一個大夫抱著一大團棉花,表示對他人的過錯寬容縱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棉大夫相關的成語,如“棉裹羊羔”、“棉絮虎”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對我們的錯誤總是像個棉大夫一樣,從不生氣。
2. 初中生:班主任對同學們的遲到問題太寬容了,簡直是個棉大夫。
3. 高中生:學校對學生作弊行為過于縱容,真是個棉大夫。
4. 大學生:有些老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過于寬容,像個棉大夫一樣。
5. 成年人:領導對員工的錯誤行為總是像個棉大夫,從不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