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戚
成語(Idiom):愁戚(chóu qī)
發音(Pronunciation):chóu q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憂愁、悲傷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愁戚是由“愁”和“戚”兩個詞組成,意思是憂愁、悲傷的樣子。形容內心感到悲傷、憂愁的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的內心憂傷、悲痛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個人遭遇不幸、失去親人、心情低落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五年》:“楚子使子玉乘輿告于齊侯曰:‘愿得與齊侯盟?!R侯不肯,曰:‘楚師紛至,吾愁戚,不敢與盟。’子玉曰:‘楚師紛至,吾愁戚,不敢與盟。楚師紛至,吾無所為也。’”故事中的“愁戚”形容了齊侯因楚師紛至而感到憂愁、悲傷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離去讓我感到愁戚不已。
2. 她聽到這個消息后,整個人顯得愁戚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愁戚”與憂愁、悲傷的情緒聯系起來,想象一個愁眉苦臉、滿臉憂愁的人,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憂傷、悲痛相關的成語,如“愁眉苦臉”、“傷心欲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小貓被欺負,小明的臉上露出了愁戚的表情。
2. 初中生:考試沒考好,他愁戚的心情溢于言表。
3. 高中生:聽到老師的離世消息,全班同學都感到愁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