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昧
成語(Idiom):乾昧
發音(Pronunciation):qián m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知識淺薄,見識不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乾,原指干燥、不濕潤,引申為淺薄、不深入。昧,原指黑暗、不明亮,引申為不明事理、不通達。乾昧合用,表示知識淺薄,見識不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乾昧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知識水平、見識或學識的欠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缺乏經驗、見多識廣的人,也可以用來自嘲或自我反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乾昧這個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談到人們對于事物的理解是有限的,即使是智慧非凡的人也只能從自己的視角看到事物的一部分,無法完全洞察事物的本質。因此,乾昧成語就形容了人們的知識和見識是有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乾昧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形容詞“乾”和“昧”相連,共同構成一個意思完整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了很多書,但由于只關注某一領域,所以在其他方面還是乾昧一片。
2. 這個年輕人的見識太乾昧了,需要多多開闊眼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乾昧”拆解為“乾”和“昧”,并聯想到干燥和黑暗的意象。想象一個人在干燥的環境中,無法看清周圍的事物,就可以記住“乾昧”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知識、見識相關的成語,如“學貫乾坤”、“博學多才”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經常不認真聽講,所以成績一直乾昧不前。
2. 初中生:他只關注電子游戲,對其他的學科幾乎一無所知,真是乾昧可笑。
3. 高中生:他的知識面很窄,對于一些基本常識也是乾昧一片。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見識,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乾昧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