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吠形吠聲
發音(Pronunciation):fèi xíng fèi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說話或行動虛張聲勢,聲音大而實際無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吠形吠聲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表面上聲勢浩大,聲音很大,但實際上卻毫無用處,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作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有些人或事物只會吵鬧,但卻沒有任何實際的行動或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吠形吠聲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會大聲喧嘩,卻不會真正做出實際行動的人。比如,某個人在會議上大聲抱怨問題,卻從來沒有提出任何解決方案,那么可以說他只是在吠形吠聲。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物,比如一個廣告宣傳聲勢浩大,但實際上產品質量很差,那么可以說這個廣告只是在吠形吠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吠形吠聲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的《雜家·雜說》一章中。在這個章節中,作者列舉了一些虛偽的學問和言辭,其中就包括了吠形吠聲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說大話,卻沒有實際行動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吠形吠聲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吠、形、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在會議上吠形吠聲,但從來沒有提出過任何實質性的建議。
2. 這個廣告宣傳聲勢浩大,但實際上產品質量很差,完全是在吠形吠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吠形吠聲”記憶為“吠(狗)形(外表)吠(叫聲)聲”,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表面上吠叫,卻沒有實際作用的人或事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虎頭蛇尾”、“紙上談兵”等,了解它們的意思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在課堂上吠形吠聲,但從來不做作業。
2. 初中生(14歲):那個運動員在賽前總是吠形吠聲,但最后卻一無所獲。
3. 高中生(17歲):這個政治家在競選時吠形吠聲,但上任后卻沒有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