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退
成語(Idiom):黜退
發音(Pronunciation):chù t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迫離開職位或地位,被解除職務或排除在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黜退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黜意為罷免、解除,退意為離開、退出。黜退一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被迫離開原本的職位或地位,或者被排除在某個團體或組織之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黜退一詞常常用于描述政治、組織或職務上的變動。例如,某位官員因為犯錯而被罷免職位,可以說他被黜退了;或者某個人由于與團隊發生嚴重沖突而被排除在外,也可以說他被黜退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黜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之中。故事中,齊國的公子無恤因為不滿自己的父親齊僖公的統治而想要推翻他。他在一次宴會上,故意將酒杯打翻在地,并且拒絕為齊僖公敬酒。這種不敬的行為引起了眾人的震怒,齊僖公于是黜退了無恤,讓他離開了朝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黜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黜表示解除、罷免,賓語退表示離開、退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由于貪污腐敗,該官員最終被黜退了。
2. 他因為與團隊成員發生激烈爭吵,被黜退出了項目組。
3. 這位老板因為經營不善,被迫黜退出了公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黜退一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推翻出了原來的位置,或者被排除在一個團體之外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黜退相關的成語,如黯然離去、解職、罷黜等,以豐富詞匯量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10歲):老師生氣了,把不聽話的同學黜退出了班級。
2. 初中生(11-14歲):由于考試作弊,他被學校黜退了。
3. 高中生(15-18歲):因為違反規定,他被學校黜退了學生會的職位。
4. 大學生(19-22歲):由于學習成績不合格,他被學校黜退了。
希望這份關于“黜退”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