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署
基本解釋
謂蓋印簽押。《新唐書·嗣曹王皋傳》:“以物遺人,必自視衡量,庫帛皆印署,以杜吏謾。”《金史·宣宗紀中》:“請令本路為製誥勅,類赴朝廷,以求印署。”《元典章·圣政一·撫軍士》:“死者給燒埋中統鈔二十五兩,據該州縣憑準管軍官印署公文,於本處課程錢內隨即支付。”
成語(Idiom):印署(yìn shǔ)
發音(Pronunciation):yìn sh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文書上蓋章或簽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印署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印”指用印章蓋章,表示批準或確認;“署”指簽字,表示同意或認可。印署一詞通常用來描述在文書、公文或合同上蓋章或簽字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印署一詞常用于描述正式文件、公文或合同的蓋章或簽字過程。它強調了文書的合法性和正式性,表示了對文書內容的認可和批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印署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員處理公文的時候。在古代,官員們在處理重要的公文或合同時,會在文書上蓋上自己的印章或簽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批準或確認。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文書的合法性和真實性,以免發生篡改或偽造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印署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印”和動賓關系的名詞“署”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請在合同上印署您的名字和公司的公章。
2. 公文必須經過部門主管的印署才能生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印”字與“章”字結合,形象地想象自己在蓋章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印署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印署相關的成語,如“章程”、“印鑒”等,可以進一步拓展對這一主題的學習。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老師在我的作業上印署了笑臉圖案。
2. 小學生:我在日記本上印署了我的名字和班級。
3. 初中生:我們班級的公告必須經過班長的印署才能張貼。
4. 高中生:考試卷子上必須印署準考證號碼和考場座位號。
5. 大學生:論文提交之前,導師需要在封面上印署批準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