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檻
成語(Idiom):危檻(wēi kǎn)
發音(Pronunciation):wēi k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危險的邊緣或關鍵時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危檻由兩個字組成,危指危險,檻指門檻。它形象地比喻處于危險的邊緣或關鍵時刻,隨時可能發生不幸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處于危險的邊緣,或形容關鍵時刻的緊張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危檻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四年》中。當時,晉國公子重耳被趙國圍困在槐里城中,他身處危險之中,卻能保持冷靜,不露聲色。這個故事成為了危檻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生意一度陷入困境,但他能夠穩住陣腳,始終沒有踏入危檻。
2. 在比賽的最后關頭,他冷靜地應對了危檻,最終取得了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危檻與門檻相連,形象地想象自己站在一個懸崖邊緣的門檻上,隨時可能掉下去,以便記憶危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危險相關的成語,如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游泳時差點掉進了深水區,他站在危檻上,非常害怕。
2. 初中生:考試前一天晚上,我發現還有很多知識沒復習,我感到自己站在危檻邊緣,非常緊張。
3. 高中生:高考前的最后一天,我突然生病了,這讓我感到自己站在危檻上,擔心影響了考試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