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還
成語(Idiom):卻還(què hái)
發(fā)音(Pronunciation):què h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退還、歸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退還、歸還已經(jīng)借出或欠下的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借貸關(guān)系中的歸還行為,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回歸或歸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延陵子騫曰:‘卻還之謂卻,如之何其卻也?’”這句話的意思是“歸還之謂卻,為何又說歸還呢?”后來,人們將“卻還”作為一個成語,用來表示歸還的意思。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卻還了我昨天借給他的書。
2. 我們應(yīng)該及時卻還欠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卻還”理解為“退還”,通過聯(lián)想“卻”字的意思是向后退,將所借或欠的東西退還給對方。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借貸相關(guān)的成語,如“借雞生蛋”、“借尸還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把小明的鉛筆借走了,明天就卻還給他。
2. 初中生(13-15歲):我欠了小紅十塊錢,下周就卻還給她。
3. 高中生(16-18歲):我已經(jīng)卻還了圖書館借的書,不會再逾期了。
4. 大學生(19-22歲):我要盡快卻還銀行的貸款,避免利息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