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時
成語(Idiom):愆時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不合時宜,犯了錯誤或失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愆時是由“愆”和“時”兩個字組成。愆意為犯錯誤,失誤;時意為時間、時機。愆時表示行動不合時宜,做事情的時機選擇不當,導致出現錯誤或失誤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愆時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的行為不當,特別是指沒有把握好時機,導致出現錯誤或失誤的情況。可以用在工作、學習、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襄公十一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愆時的故事。公元前550年,齊國的襄公在攻打楚國時,因為沒有把握好攻打的時機,導致遭到楚國的反擊,最終失敗了。后來人們就用“愆時”來形容這種行動不合時宜的錯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愆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愆時出手,錯失了一個好機會。
2. 這次失敗是因為他愆時行動,沒有把握住時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個特別重要的時刻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然后導致失敗的場景,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愆時”相關的成語,如“時機已過”、“錯過良機”等。同時,也可以學習與時間、時機相關的其他成語,如“適時”、“時光荏苒”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愆時交作業,老師生氣了。
2. 初中生:他愆時回家,被家長批評了。
3. 高中生:他愆時報考大學,錯過了錄取的機會。
4. 大學生:我愆時選擇了不適合的實習崗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