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餒
成語(Idiom):困餒(kùn něi)
發音(Pronunciation):kùn n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困苦、困頓、窘迫的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困餒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處于困苦、困頓、窘迫的境地。這個詞語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物質、精神或者情感方面都遭遇到困難,無法自拔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困餒這個成語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都可以使用。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經濟困難、生活窘迫、精神困擾等。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體、一個社會或者一個國家面臨的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隱公二十一年》中有這樣一個故事:齊國的公子重耳被困在了晉國,他處于困苦的境地,饑餓不堪。有一天,他在山林中遇到了一個老人,老人給他一塊干糧,重耳感激不已。后來,重耳成為了齊國的君主,他感慨地說:“當年我在晉國困苦時,老人的一塊干糧使我得以渡過困難時期,我一定要銘記在心,不忘他的恩德。”于是,人們就用“困餒”來形容人們處于困苦、困頓的境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困餒是一個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困”表示困難、困苦,“餒”表示饑餓、窘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失業后一直困餒在家,無法找到新的工作機會。
2. 這個地區的貧困人口經常處于困餒的狀態。
3. 在經濟危機中,很多企業陷入了困餒的境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困餒”與“困苦、窘迫”這些詞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同時,可以通過制作一張記憶卡片或者使用閃卡來幫助記憶,將成語的拼音和含義寫在一起進行反復復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困餒相關的成語,如“困頓”,“困惑”,“困窘”等,以豐富詞匯量,并加深對困餒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失業了,家里變得很困餒。
2. 初中生:看到那些流浪的小動物,我感到很困餒,想盡自己的力量幫助它們。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感到自己陷入了困餒的境地,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