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圣
基本解釋
(1).仁德圣明。亦指仁德圣明者。古代多用作稱頌帝王的套詞。《禮記·經解》:“其在朝廷,則道仁圣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列子·楊朱》:“仁圣亦死,兇愚亦死。” 漢 班固 《東都賦》:“案《六經》而校德,眇古昔而論功,仁圣之事既該,而帝王之道備矣。” 宋 范仲淹 《饒州謝上表》:“狂愚之誠,進多冒死;仁圣之造,退亦推恩。”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卷九:“ 中國 皇帝仁圣,且限以行國。”
(2).對皇帝的尊稱。 宋 王安石 《上執政書》:“竊以方今仁圣在上,四海九州冠帶之屬,望其施為以福天下者,皆聚于朝廷。”
成語(Idiom):仁圣
發音(Pronunciation):rén sh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仁圣是指有仁德的人能夠成就圣明的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仁圣是由“仁”和“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仁”表示仁愛、善良,是指人們對他人的關懷和關愛;“圣”表示圣人、圣明,是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人。仁圣指的是有仁德的人能夠成就圣明的事業,即通過自己的仁愛之心和高尚品德,能夠達到圣人般的智慧和成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仁圣一詞常用于描述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人物,特別是那些能夠通過自己的仁愛之心影響和幫助他人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以用仁圣來表達對某人的贊美和敬佩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論語·衛靈公》中有一則故事,孔子曾經說過:“仁者無敵。”后來,這句話逐漸演變為成語“仁圣”,用來形容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智慧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仁圣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仁圣之心感動了無數人。
2. 只有具備仁圣之德的人才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仁圣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仁愛之心和高尚品德相結合的人物,他通過自己的仁愛之心和高尚品德,成就了圣人般的智慧和事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仁圣相關的成語,如“仁者無敵”、“圣人之心”等。也可以學習相關的哲學思想,如儒家思想中的“仁愛”和“圣人”的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仁圣,總是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只有具備仁圣之德的人才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
3. 高中生:仁圣之人能夠通過自己的仁愛之心和高尚品德影響和幫助他人。
4. 大學生:他的仁圣之心感動了無數人,成為了大家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