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鼈
成語(Idiom):紫鼈(zǐ biē)
發音(Pronunciation):zǐ b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貪污受賄,以權謀私,行為不正之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紫鼈一詞中的“紫”指紫禁城,即皇宮;“鼈”指一種龜類,被認為是不吉祥的動物。紫鼈成語用來比喻官員貪污受賄,濫用職權,行為不端。它形象地描述了官員違背職責,以權謀私的丑惡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紫鼈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場合,用來批評那些不廉潔的官員或者有不正當行為的人。可以在新聞報道、社交媒體評論以及日常對話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紫鼈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在這本書中,李時中將貪污受賄的官員比作紫鼈,形象而生動地描繪了這一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紫鼈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利用職權為自己謀取私利,真是一個紫鼈。
2. 不要成為一個紫鼈,要廉潔奉公做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紫鼈這個成語與貪污受賄、不廉潔的官員形象聯系起來,形成鮮明的對比。可以通過想象一個穿著紫袍的烏龜在皇宮里貪污受賄的場景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貪官污吏”、“以權謀私”等,以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小偷就像一個紫鼈,偷了很多東西。
2. 初中生:我們應該警惕身邊的紫鼈,不讓他們破壞社會秩序。
3. 高中生:貪污腐敗的紫鼈敗壞了政府形象,損害了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