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麯
基本解釋
一種紅曲。用于防腐。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曲糵》:“凡丹麯一種,法出近代。其義臭腐神奇,其法氣精變化。世間魚肉最朽腐物,而此物薄施涂抹,能固其質於炎暑之中,經歷旬日,蛆蠅不敢近,色味不離初。蓋奇藥也。”
成語(Idiom):丹麯(dān qún)
發音(Pronunciation):dān qú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臉色紅潤,容光煥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丹麯是由“丹”和“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丹指紅色,麯指面粉。丹麯原指面粉發紅,后來引申為臉色紅潤,容光煥發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丹麯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容貌,特別是指臉色紅潤健康的樣子。可以用來贊美人的容貌,也可以形容人的精神狀態良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丹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張丞相列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張丞相是漢朝時期的一位重要官員,他因為聰明才智而被稱為“丞相”。有一次,張丞相去參觀農田,看到一片麥地上長勢喜人,麥穗紅潤飽滿。張丞相非常高興,稱贊這片麥地為“丹麯之地”。從此,丹麯一詞就成為了形容容貌紅潤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丹麯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性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臉色丹麯,看起來非常健康。
2. 這位老人的容光煥發,丹麯如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丹麯”與紅色和面粉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的臉色紅潤像面粉一樣白皙,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容貌和健康有關的成語,如“容光煥發”、“紅光滿面”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臉色紅紅的,像個丹麯蘋果。
2. 初中生:他的臉色紅潤,容光煥發,像個丹麯少年。
3. 高中生:那位女孩笑容燦爛,臉色丹麯,給人一種陽光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