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糶
基本解釋
謂賣義求祿。《墨子·魯問》:“子觀 越王 之志何若?意 越王 將聽吾言,用吾道,則 翟 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於羣臣,奚能以封為哉?抑 越王 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糶也。”
成語(Idiom):義糶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ì m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誠實守信,言行一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糶是由“義”和“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指誠實守信的道德準則,糶指行為和言辭一致。義糶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言行應該與其道德準則一致,即言行一致、誠實守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義糶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言行一致、誠實守信的品質。在社會交往中,人們常常會希望他人能夠遵守承諾、守信用,這時可以用義糶來形容這種品質。此外,義糶也可以用來教育和提醒人們要言行一致,保持誠實守信的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義糶的故事并不多見,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古代中國的道德觀念密切相關。在古代社會,誠實守信被視為重要的美德,而言行不一的人則被認為是不可信任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糶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義指誠實守信,糶指行為和言辭一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言行一致、誠實守信的人,真是個義糶之人。
2. 在商業(yè)活動中,誠實守信是成功的基礎,我們要做一個義糶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義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一邊說話、一邊行動,表示他的言行一致,誠實守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義糶相關的成語,如“信而有征”、“言而有信”等,這些成語都強調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誠實守信的同學一起玩,他們是真正的義糶之人。
2. 初中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需要相互信任,做一個義糶之人。
3. 高中生:在考試中,我們要遵守考場紀律,不作弊,做一個真正的義糶之人。
4. 大學生:大學期間,我們要遵守學術道德,不抄襲,做一個言行一致的義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