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伏
成語(Idiom):雉伏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雉(一種鳥類)隱藏在叢林中,等待獵人的到來。比喻隱藏在暗處等待時機,突然出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雉伏”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雉”和“伏”。其中,“雉”是一種珍貴的鳥類,它善于隱藏自己,等待合適的時機才會出現;而“伏”表示隱藏、躲藏。因此,“雉伏”這個成語就形象地比喻了一個人隱藏在暗處,等待時機的到來,然后突然出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雉伏”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隱藏自己的才能、智慧或力量,等待合適的機會才展現出來。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體或組織在暗中籌謀、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到來,然后突然發起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雉伏”的故事起源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淮陰侯劉邦在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戰爭中,深山中的韓信(劉邦的心腹)與馮唐(劉邦的將領)等人,隱藏在暗處等待時機。最終,在劉邦發動“長平之戰”時,他們突然出擊,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形象地展示了“雉伏”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雉伏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雉”為主語,表示隱藏自己;而“伏”為動詞,表示等待、隱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在默默積累經驗,就像雉伏一樣,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展現自己的才華。
2. 這個組織長期在暗中籌謀,如今終于雉伏已久,即將發起行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雉伏”與雉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只雉鳥隱藏在叢林中,等待獵人的到來。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兵法和智謀,了解隱藏和突然出擊的策略在歷史上的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一直在班級中默默學習,就像雉伏一樣,等待著展示自己的成績。
2. 初中生:這個團隊一直在埋頭苦干,如今雉伏已久,終于有了突破。
3. 高中生:學生會在校園中積極籌備活動,他們雉伏已久,準備給全校帶來一場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