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突
基本解釋
◎ 兀突 wùtū
[unexpected] 出于意料之外;突然
事情發生得很兀突
詳細解釋
(1).高聳突出貌。 明 許自昌 《水滸記·慕義》:“但見四山兀突,一水濴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游黃山日記》:“矼之兀突獨聳者,為 光明頂 。”
(2).突然。 魯迅 《彷徨·孤獨者》:“但到春天,忽然聽說他已被校長辭退了。這卻使我覺得有些兀突。” 茅盾 《鍛煉》二四:“ 陳克明 這一問太兀突了, 胡清泉 似乎一怔。”
成語(Idiom):兀突
發音(Pronunciation):wù t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突出、顯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兀突是由兩個詞語組成,兀意為高聳、突出,突意為突出、顯著。兀突形容人或事物在眾多對象中突出、顯著,與眾不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兀突常用于形容人在某一方面表現出色、出類拔萃,或某一事物在眾多同類中顯得特別突出。可以用于贊美、夸獎或描述某一特定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兀突最早出現在《晉書·卷一百十一·王戎傳》中,原文為:“王戎兀突,以身致志,名垂青史。”這里形容王戎在文學方面突出,成為了傳世佳話。后來,兀突逐漸演變成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來形容各種突出的人或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兀突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組成,形容詞之間沒有連接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兀突,成為了公司的明星員工。
2. 這幅畫的色彩兀突,吸引了眾多觀眾的目光。
3. 她的演講兀突于其他候選人,贏得了大家的認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兀突的發音“wù tū”與“突出”聯系起來,突出的意思也是兀突的基本含義,這樣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突出、顯著相關的成語,例如“出類拔萃”、“異軍突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在班級中的成績兀突,經常獲得第一名。
初中生:這本書的內容兀突于其他科普書籍,引起了我的興趣。
高中生:他的音樂才華兀突,成為了校園樂隊的核心成員。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創新點兀突,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