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糴
基本解釋
向民戶征購與其應繳賦稅等額的糧食。《宋書·食貨志上二》“次對糴米”原注:“謂如戶當輸稅百石,則又科糴百石,故謂之對糴。”《宋書·高宗紀七》:“命 利路 三都統措置營田,以其租充減免對糴之數。”
成語(Idiom):對糴(duì dí)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d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兩個人互相幫助,共同分擔困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糴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對指互相,糴指分擔、幫助。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兩個人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分擔困難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糴多用于形容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和團結合作。可以用來形容朋友之間的互相幫助,家人之間的互相支持,團隊合作中的互相扶持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糴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平津侯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趙國平津侯趙勝得知趙國將要受到攻擊,于是他立即派人前去告知趙國的國君。國君得知消息后,感激不已,便問趙勝要什么報酬。趙勝回答說:“我只希望在危難之時,能夠得到您的幫助。”于是,趙國國君和趙勝達成了對糴的協議,彼此互相幫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對糴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潔明了,容易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朋友之間應該相互對糴,共同度過困難時期。
2. 在合作中,團隊成員之間要互相對糴,共同努力達成目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對”字和“糴”字連起來記憶,形象地想象兩個人互相扶持、共同分擔困難的情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同學之間要相互對糴,一起學習進步。
2. 初中生:班級同學之間要互相對糴,共同完成學校的任務。
3. 高中生:考試前,同學們之間要相互對糴,共同備考。
4. 大學生:在團隊合作中,我們要互相對糴,共同完成項目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