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腥
成語(Idiom):麋腥(mí xīng)
發音(Pronunciation):mí x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氣味濃烈、刺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麋腥一詞由“麋”和“腥”兩個字組成。麋指的是一種野生的鹿類動物,而腥則表示肉類或動物體內所散發出來的刺激性氣味。麋腥形容氣味濃烈、刺鼻,常用來形容惡臭或令人不快的氣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種氣味非常難聞或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情況。也可用于比喻某種事物或行為讓人感到厭惡或不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麋腥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秦風·麟之趾》中:“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麋腥。”這是一首描寫古代貴族青年的詩歌,其中用麋腥來形容公子身上的氣味,意味著公子的氣味濃烈而刺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垃圾桶里的麋腥味太難聞了。
2. 這個廁所的氣味真是麋腥撲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麋腥”聯想為一只麋鹿散發出來的刺鼻氣味,用來形容氣味濃烈、刺鼻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氣味相關的成語,如“腥風血雨”、“臭名昭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這個垃圾桶里有一股麋腥味,我們快倒掉它吧!
2. 初中生:這個教室里的麋腥味太重了,我們要提醒老師通風。
3. 高中生:這個地方的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令人難以忍受的麋腥味,我們決不能忍受這種環境。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