堿荒
成語(Idiom):堿荒(jiǎn huāng)
發音(Pronunciation):jiǎn hu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缺少堿性土壤的地區,無法種植莊稼,導致糧食匱乏的困境。也比喻缺乏基礎或者必需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堿荒是由“堿”和“荒”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堿指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具有堿性的性質,常用于調節土壤酸堿度和提高農作物產量。荒指的是貧瘠、不毛的土地。堿荒一詞最早用來形容中國北方地區的黃土高原,由于土壤酸堿度較高,不適合種植莊稼,導致糧食匱乏。后來逐漸引申為缺乏基礎或者必需的東西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堿荒一詞常用于描述缺乏基礎條件、資源匱乏的情況。比如:學校缺乏教學設備,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可以說是堿荒;某地區缺乏水資源,導致居民生活困難,也可以形容為堿荒。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堿荒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農業社會。中國北方地區的黃土高原土壤酸堿度較高,不適合種植莊稼,導致糧食匱乏。這個情況被形容為堿荒。后來,堿荒逐漸引申為缺乏基礎或者必需的東西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堿荒是由形容詞“堿”和名詞“荒”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區缺乏教育資源,可以說是堿荒。
2. 由于交通不便,這個偏遠山區一直處于堿荒狀態。
3. 在科技發達的時代,信息堿荒已經不再是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與堿荒相關的記憶技巧可以是聯想“堿”和“荒”的形象。可以想象一片貧瘠的土地上,沒有莊稼,只有一堆堿石,形成了堿荒的景象。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堿荒一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堿荒是中國北方地區的一個真實問題,可以了解一下黃土高原的地理特點和相關的治理措施。
2. 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農業發展和資源匱乏的問題,了解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地方缺水,像是堿荒一樣,什么都長不出來。
2. 初中生(12-15歲):由于交通不便,這個山區一直處于堿荒狀態,居民生活十分困難。
3. 高中生(15-18歲):信息堿荒已經不再是問題,現在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的信息。
4. 大學生(18歲以上):這個地區缺乏教育資源,學校設施簡陋,可以說是堿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