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說法
基本解釋
佛教謂法說周、譬喻周、因緣周。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故 釋迦 三周説法之中,一字一句,皆自名為妙法蓮華法,此無可疑者。”
成語(Idiom):三周說法(sān zhōu shuō fǎ)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zhōu shuō f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之鑿鑿、確鑿無疑的說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周,意為非常確切、無疑;說法,指言論、說的話。三周說法原指經過三次審查或三次確認的言論,形容說話非常確鑿,毫無疑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言辭明確、確鑿無疑的說法,常用于討論事實、證據等需要明確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說古代有個人在朝廷上說話非常準確,沒有一句話被駁倒。有人問他為什么說話總是那么準確,他說:“我說話之前,總是要周密考慮,經過三次確認才敢說。”因此人們便稱他的說法為“三周說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周(形容詞)+ 說法(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經過深思熟慮,是個典型的三周說法。
2. 這個結論是經過多次實驗證實的,可以稱之為三周說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周說法”與“三次確認”聯系起來,想象在說話之前需要經過三次確認,才能確保說的話準確無誤。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一言九鼎”、“鐵口直斷”等,以增加對于準確表達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經過三次確認,確定答案是對的。
2. 初中生(14歲):老師的解釋經過三周考慮,一定是正確的。
3. 高中生(17歲):他的觀點是三周說法,我們應該認真思考一下。